我们平时使用的大多是移动机械硬盘,大小基本上和一部大屏手机差不多,虽然体积尚且可以,但是长时间使用的话还是不太便携。
而移动固态硬盘可以进一步的压缩产品的尺寸,做到最大程度的小巧轻便。
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,忆捷M1型移动固态硬盘的尺寸为88x46x7.6mm,重量仅37g,而忆捷M10型移动固态硬盘的尺寸同样为88x46x7.6mm,重量稍重些,达到50g。
类似烟盒的小巧尺寸,让忆捷移动固态硬盘轻盈可握,收纳随心。尤其是不到1厘米的厚度,让硬盘可以轻松放入口袋或者电脑包中,使用者几乎不会有累赘感。
虽然小巧,但是忆捷在工艺上并没有缩水。高精密数控切割,一体成型的全金属材质外壳彰显品质。边缘进行了圆弧设计,让产品整体获得不错的握持手感,不易掉落。
随包装仅配送一根Type-C转C的连接线,现在新出的安卓手机和电脑基本上都使用Type-C(也称USB-C)类型的接口,这也是未来数据接口的主流趋势。相比于传统的USB-A型接口,Type-C接口可以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强悍的电力传输。简单来说,面对相同大小的文件,Type-C接口的数据线比USB-A接口的数据线传输速度更快;面对相同的手机电池,Type-C接口的充电线比micro-USB接口的充电线充电速度更快。更重要的是,Type-C接口解决了一项“世界难题”——USB数据线永远插不准,使用正反都可以插拔的Type-C数据线,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线接口方向搞错了。
除了和电脑连接,如果你的手机充电接口也为Type-C型,那么还可以将忆捷移动固态硬盘与手机直连,可以轻松将手机中的文件传输至移动硬盘中,瞬间扩充手机内存。
如果你的电脑只有传统的USB-A接口,那么则需要额外购买一根USB-C转A的数据线。
配色方面,M10是黑色,而M1是锖色,这里的锖色可以简单理解为深一点的灰色。两种颜色都是比较中性的颜色,男女使用都十分合适。
读写速度
众所周知,固态硬盘的传输速度要比传统的机械硬盘优秀许多,许多数码玩家在体验了固态硬盘的疾速快感之后,就再也回不去只使用机械硬盘的时代了。
其实,固态硬盘也分很多种类,按照内部接口,固态硬盘大致可分为SATA接口、MSATA接口、M.2接口和PCIe接口。其中SATA接口是最常见的固态硬盘接口,它的技术比较成熟,兼容性较好,但是传输速度较低,MSATA和M.2接口是在SATA基础上的改进型,PCIe接口在近年来逐渐崛起,早些出现在高端消费市场,它在传输速度上有着SATA接口不可企及的优势。忆捷M10移动固态硬盘采用的就是PCIe Gen3x4接口,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,并且支持新版的NVMe1.3标准协议,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延迟,让系统运行更流畅。
如此之外,M1的Type-C接口采用了USB 3.1 Gen1的类型,而M10的Type-C接口采用了USB 3.1 Gen2的类型,和USB3.1 Gen1相比,USB 3.1 Gen2的读写速度提升了2倍,最高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GB/s的理论带宽。在传输和备份大型数据,例如4K视频和高分辨率照片时会有更畅快的使用感受。
根据官方数据,M1的最高写入速度可达308M/s,M10的最高写入速度可达858M/s。为了验证是否属实,我们利用Black magic Disk Speed Test软件测试这两款移动固态硬盘的实际读写速度。
从测试结果,我们可以看出,M1的读写速度基本稳定在400-430MB/s的水平,M10的读写速度基本稳定在860-880MB/s的水平,和宣传的差不多,M10比M1快了两倍多一点。
散热
机械硬盘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小心翼翼,不能磕着碰着。相比机械硬盘,固态硬盘内部可移动部件较少,因此日常使用中的轻微磕碰、摔落对于其影响不是特别大。M1和M10均采用了金属材质外壳包裹盘体,可以从外部牢牢保护内部数据,用户不用担心因磕碰而造成的数据丢失。
官方宣称这两款移动固态硬盘均通过了2米跌落测试,大家可以安心的使用。
此外,这两款移动固态硬盘均采用了原厂的精密闪存颗粒,长时间读写不会过热,并且由于没有机械结构,理论上固态硬盘是不会发出噪音的,可以做到静音办公。
特别的,支持NVMe 1.3协议的M10能够进一步降低硬盘的功耗,减少发热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款产品都支持三年全国质保。
总结
对于喜欢国产品牌的用户来说,忆捷的这两款移动固态硬盘不妨一试,不论是外观的便捷性,还是使用时的传输速度,这两款移动固态硬盘都有着优良的表现。
两者比较而言,M10的传输速度更快,适合需要对硬盘资料进行实时编辑的人士,M1的存储容量更大,适合有大容量存储空间需求的人士。
此外,这两款移动固态硬盘共有128GB、256GB、512GB和1TB四种规格可以选择,同等规格下,M10的价格大约是M1的两倍,传输速度也是其两倍左右,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选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