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画墨的分类(国画墨的表现技法有哪些)
发布时间:2023-05-18 12:45:11
本文目录一览:
1、中国画墨分五色是哪五色
2、画中国画用什么样的墨
3、墨的种类有哪些
4、文房四宝 墨 该如何分类?
5、中国画的传统用墨
6、中国画的墨分为哪几种
中国画墨分五色是哪五色
中国画墨分五色是焦、浓、淡、干、湿。
墨分五色,中国画技法名。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。唐代以后,墨分五色更多地是谈论墨色的深浅,常常指焦、浓、重、淡、清。焦墨是半干的墨汁,乌黑而有光泽。浓墨是深黑的墨汁,加了水分而不显光泽。重墨含水比浓墨多,色相稍浅。
淡墨的含水分较多,色相更浅。清墨只有极淡的墨迹,甚至全是水。从深浅浓淡的角度去对应五色,也未尝不可,比如浓如青,重如赤,淡如黄,清如白,焦如黑。古人声称鬼的面色青黑,意味着青色与浓墨对应。
彩墨画名叫重彩,重彩往往以赤色作代词。元代画家龚开画钟馗嫁妹,画面女子用重墨涂脸蛋,表示赤色的胭脂。
中国画简介:
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。从美术史的角度讲,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。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,一般绝启称之为丹青,主要指的是画在绢、宣纸、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。
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(又称西洋画)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,简称“国画”。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、水墨和颜料,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喊宏隐而创作出的绘画。
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,横向展开的有长卷(又称手卷)、横批,纵向展开的有条幅、中堂,盈尺大小的有册页、郑厅斗方,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、团扇等。
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,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,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、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、哲学、宗教、道德、文艺等方面的认识。
画中国画用什么样的墨
画国画的墨水有两种颂游缓类型:
固体墨,
水墨在中国野模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。中国画用的传统墨是固体墨。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,分为油烟墨、漆烟墨和松烟墨三种。油烟墨,它是将桐油等油燃烧成烟而制成的。它的黑色更温暖,用于绘画,与其他透明颜色和谐。松烟墨,由松枝燃烧而成,黑色较冷,多用于书法。漆烟墨是用传统的大颜料烧成的烟,其黑色细腻有光泽,适合作画。在选用时以质地细腻、磨卜滋润呈蓝紫色为好。成绩以“顶、上、贡、选”为墨的等级之分。
液体墨
液体墨就是已经制作好的墨汁,由于它省去了研墨这道工序,倒出来即可使用,和颜料一样,还可以用清水勾兑来控制墨色的浓淡,所以现在非常流行,液体墨的墨迹润泽鲜明,可以表现丰富的立体感,适于书法、水墨画等。
墨的种类有哪些
墨的种类有“松烟墨”和“油烟墨”两种。
1、松烟墨
古手脊代制墨,多用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,故名松烟墨。烟是动植物未尽燃烧而生成的气化物,烟遇冷而凝固生成烟炱,烟炱有悔薯派松烟炱和油烟炱之分。
2、油烟墨
油烟墨共分四档,油烟101(五石漆烟),油烟102(超贡烟),油烟103(贡烟),油烟104(顶烟)四种。油烟原料都相仿,主要是麝香、冰片等名贵药材、香料的配方不同,油烟101、102还加放适当的金箔,颜色乌黑有光泽,属高级墨,其中以油烟101为最贵。
扩展资料
墨的选用
第一,质地坚细。所谓坚细是指质地紧实,磨出的颗粒细腻。
第二,色泽黑亮,以黑得泛紫光为最上乘,纯黑次之,青光又次之。
第碧贺三,胶质适中,太重粘笔,太轻则不浓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墨 (文房用具)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松烟墨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油烟墨
文房四宝 墨 该如何分类?
按照制墨的原料不同,可分为松烟墨、桐烟墨、漆烟墨、油松墨、朱砂墨、选烟墨等。
“一得阁”牌墨汁稍贵一点,也不容易发臭。假货很多,不懂品墨的人往往买到冒牌的“一得阁”,稀得可怜。 由于墨是中国书法和水墨画不可缺少的材料,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,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。
古人云:“有佳墨,犹如名将之有良马。”墨往往直接影响到书画的创作质量。本栏目特别邀请有40余年书画创作经验的刘群先生来为读者讲讲如何选好墨。
墨色浓淡之变化,可表现书法的韵味,书法之美遂多彩多姿散笑返。墨色使绘画的色彩丰富。
墨的分类有几种
按形态区分有墨锭和墨汁之别,而按制作用的主要原料区分种类,有松烟墨、油烟墨、油松墨、五彩墨之别。
松烟墨 主要是用松木烧烟,掺入适量的胶、药材和香料制成。而松烟墨又以徽墨为上上之品。
油烟墨 即用油类烧烟制成,通常多用桐油、麻油、菜籽油,以及石油。制墨时亦掺入适量的胶、药材、香料。
油松墨 以油烟及松烟混合制成。由于混合的比例不同,墨质有所不同,它只宜于书写,作画稍少。
五彩墨 用红、黄、蓝、绿、白五种矿物颜料精制而成,属高档国画颜料。
市场上最常见的墨,有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,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,有冲饥光泽;松烟墨的特点是色乌,无光泽。
如何辨识墨的好坏
辨 我们在选择墨锭时,首先要辨识墨色。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,黑色的次之,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。
看 墨锭是否光滑细润,是否有开裂、变形、残缺,以及墨锭彩绘是否均匀有光彩。
闻
墨锭香味是否纯正扑鼻,墨以有恶臭的煤,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,所以需要加点香料,但是含量也需适中,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分,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。
听
手指轻弹墨锭听其声是否清脆,声音发闷的质量要差些。
掂
用手掂掂墨锭是否坚实,质地坚硬,浸水不易化为佳。
由于墨汁是现代产品,不如墨锭挑选时直观,在挑选时要打开墨瓶,闻闻气味,是否芳香无臭味。如果商家允许可倒出几滴,看看墨汁里的杂质多不多,再看看墨汁的稀释度,含胶大、较粘稠的墨汁质量较差。最后,待墨汁干燥后观察墨色是否纯正,不发灰泛红黄光。在购买墨汁时要升亮按需挑选,尽量选择容量少的,以免由于保存不当造成浪费。
中国画的传统用墨
中国的传统用墨是固体墨。
因其所用的原料不同,又分为油烟墨、漆烟墨松烟墨三。
1、油烟墨是用桐油等油类烧制成烟制成。其黑色偏暖,用来作画,与其他透明颜色调和很协调。
2、松烟墨用松树枝烧烟制成,其黑色偏冷,多用于书法。
3、漆烟墨用传统大漆烧而成,其黑色细润而有光泽和冲世,用于绘画也合适。在选用时以质地腻、滋润呈蓝紫色为好。以“顶、上、贡、选”为墨的等级之分。
墨在中国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,墨有固液体墨两种。
液体墨保持了油烟墨的特点,由于使用方便,现在十分普及,但用于写意画较好。其中“天津书用墨汁”和北京“一得阁墨汁”为好。
中国画常用的用墨技法:
中国画常用的用墨技法一:浓墨法。
即墨中掺水较少,色度较深,用以判凳表现物象的阴暗面、凹陷处和近的景物。浓墨要浓而滋润、活脱,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,不可过量,过多容易板滞、不生动。黄宾虹引用东坡言“若黑而不光,索然无神。要使其光清而不浮,精湛如小儿目睛。”
中国画常用的用墨技法二:淡墨法。
墨中掺水较多,色度较浅,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、凸出处和远景。有湿淡、干淡两种,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,然后蘸少量浓墨,略加调和后速画。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,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,要“淡不浮薄”。
中国画常用的用墨技法三:破墨唤肢法。
即以不同水量、墨色,先后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。通常有浓淡互破、枯润互破、水墨互破、墨色互破等。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,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。
中国画的墨分为哪几种
墨:
墨分“油烟”和“松烟”两种,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;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。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,有光泽:松墨的特点是色乌,无光泽。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,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。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物如墨蝴蝶,黑丝绒等,也最好用松烟。中国画的墨,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,我们在选择墨锭时,就要看它的墨色。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,黑色的次之,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。用墨要新鲜现磨,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,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。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,比如山水画家黄宾虹就是使宿墨的高手。
松烟起源甚早,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。历代制墨名家中,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珪,相传其质地之坚硬,不亚于石墨,且“其墨能削木,误坠沟中,数月不坏”。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、元吴国良、明程君房、方于鲁,及清以来曹素功、胡开文等,皆堪称巨擘。
现在多数画家和初学者使用墨汁,一得阁中华都有现成的墨汁卖,使用时根据个人习惯兑水或再加墨碇研磨。
墨法:
墨分五色:在中国画里,“墨”并不是只枣埋基被看成一种黑色。在一幅水墨画里,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,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,完美地表现物象。“墨分五色”,那墨色有“干、湿、浓、淡、焦”五种,如果加上“白”,就是“六彩”。其中“干”与“湿”是水分多凳谨少的比较;“浓”与“淡”是色度深浅的比较;“焦”,在色度上深于“浓”;“白”,指纸上的空白,二者形成对比。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如下:
“干” 墨中水分少,常用于山石的皴擦,可产生苍劲、虚灵的意趣。
“湿” 墨中加水多,与液码水调匀运用,多用于渲染,或雨景中的点叶、点苔、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,或用于泼墨法,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。
“淡” 墨色淡而不暗,不论干淡或湿淡,都要淡而有神,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。
“浓” 为浓黑色,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。
“焦” 比浓墨更黑,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,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,或勾点或皴。
黄宾虹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“七墨”:浓墨法,淡墨法,破墨法,泼墨法,积(有时用“渍”)墨法,焦墨法,宿墨法。并用于山水画的创作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