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此人一生可谓是传奇颇多,抛弃那些被神化的部分来说,不管是开始三顾茅庐还是隆中对(一做草庐对),还是之后为刘备出谋划策了三分天下,七出祁山等,都堪称是诸葛亮大智慧的表现,诸葛亮青年时期就聪慧远超常人,经常自比管仲乐毅。
为何诸葛亮经常自比此二人呢,因为这两个人都帮助自己的主公,成功夺取了江山霸业,前者帮助当时的土豪国齐国最终成为政治军事大国,称霸中原,把齐桓公小白推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位置上。
另外一位就更厉害了,当时的燕国曾经被齐国欺负到不行,燕国太子继位后忍辱负重,促使燕国在众多国家之中脱颖而出,草鸡变凤凰,在乐毅的率领之下差点儿没把齐国给反杀成功,连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,最后要不是有田横的火牛阵,齐国就要遗憾地头一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。
诸葛亮经常自比此二位,其志向抱负昭然若揭,何其远大。而诸葛亮曾经未得遇明主之时,就隐身在南阳耕读,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在南阳所写出的。但是到了近年间,开始有所争议,争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诸葛量所耕种的地方,究竟是南阳还是襄樊。
要知道问题的答案,我们不妨从诸葛亮家族的的族谱记录之中来寻求答案。
在古代,虽然皇帝的权力最大,但是下面还有很多门阀世家,他们往往千年传承,掌握着国家一定的权力和财富,诸葛家正是其中的一员,当时诸葛家广布子弟到各派势力之中,比如东吴有诸葛瑾,西蜀有诸葛亮,曹魏有诸葛诞,如此大面积的撒网下注,绝不孤注一掷押宝一家,正是这些世家千年不败的原因,不管哪一股势力胜利或者失败,都能够继续延续下去。
“我葛氏家于琅琊,迁于南阳,食禄为诸,以官为姓。”(引用自《诸葛氏祖碑文》摘选)
而结合另外一篇文献所言“亮生于琅琊。迁于南阳,官于西蜀。”(引用自《琅琊郡全裔堂诸葛氏宗谱》)。可以得知诸葛亮虽然之前在琅琊郡生活,但是之后就前往南阳卧龙岗,开始了他的耕种生活,隆中对也正是在这里写出的。
而诸葛家的族谱中还记载着诸葛姓氏的来源,诸葛这一姓氏,最早来源于夏朝时候的古葛国,葛国覆灭之后,里面的国人变以葛为姓,而诸葛也是源自于一支葛姓族人。
这支葛姓族人中,因为一人有功,被天子分封到了诸城,但是诸城当时已经有一支葛姓大族,于是,这只后来到达的葛姓族人便以诸为前葛为后,复姓诸葛,这便是诸葛姓氏的来源。
诸葛家族的族谱一脉相承,到今天已经1000多年,里面关于诸葛亮躬耕南阳的记载无疑是可靠的。
(本文素材引用自咏怀古迹五首·其五——杜甫,《诸葛氏祖碑文》《琅琊郡全裔堂诸葛氏宗谱》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